拍品 1042
  • 1042

尚·米榭·巴斯基亞

估價
35,000,000 - 43,0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尚·米榭·巴斯基亞
  • 致水神
  • 款識
    WATER-WORSHIPPER》,1984(作品背面)


  • 壓克力、油棒、絲網印刷、鋼裱於木板
一九八四年作

來源

紐約,Mary Boone 畫廊
紐約,佳士得,1988年5月4日,拍品編號247
巴黎,Beaubourg 畫廊
法國私人收藏
巴黎,蘇富比,2010年12月7日,拍品編號9
私人收藏
倫敦,蘇富比,2014年2月12日,拍品編號36
現藏者購自上述拍賣

展覽

美國,紐約,Mary Boone-Michael Werner 畫廊 〈Jean-Michel Basquiat〉 一九八五年
法國,巴黎,Beaubourg 畫廊 〈FIAC〉 一九八八年
法國,巴黎,Enrico Navarra 畫廊 〈Jean-Michel Basquiat: Peintures, Sculptures, Oeuvres sur Papier et Dessins〉 一九八九年,42-43頁
法國,馬賽,坎帝尼博物館 〈Jean-Michel Basquiat: Une Rétrospective〉 一九九二年,121頁
日本,東京,三越美術館;丸龜市豬熊弦一郎現代美術館 〈Jean-Michel Basquiat〉 一九九七年,62-63頁
意大利,米蘭,米蘭三年展館 〈The Jean-Michel Basquiat Show〉 二〇〇七年,274頁,138號
加拿大,多倫多,安大略美術館〈Jean-Michel Basquiat: Now's the Time〉二○一五年二月至五月,122頁
西班牙,畢爾包,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Jean-Michel Basquiat: Now's the Time〉二○一五年七月至十一月,131頁

出版

〈Jean-Michel Basquiat〉Michel Enrici 著(Editions de la Différence出版,巴黎,法國,一九八九年),85頁
〈Jean-Michel Basquiat Vol. I〉Richard D. Marshall 和 Jean-Louis Prat 著,(Enrico Navarra 畫廊出版,巴黎,法國,一九九六年),198-199頁
〈Jean-Michel Basquiat Vol. I〉Richard D. Marshall 和 Jean-Louis Prat 著,(Enrico Navarra 畫廊出版,巴黎,法國,二〇〇〇年),192-193頁
〈Jean-Michel Basquiat Vol. II〉Richard D. Marshall 和 Jean-Louis Prat 著,(Enrico Navarra 畫廊出版,巴黎,法國,二〇〇〇年),206頁,3號

Condition

This work is in very good condition with mild surface accretion. There are minor raised but secure paint layers near the screw in the middle of the painting, and a raised paint loss is noted on the light blue area near the top edge. Two minor wood chips are noted, at the right and bottom edges respectively. Please refer to the Contemporary Art department for the professional condition report.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致水神
尚·米榭·巴斯基亞

「這片土地曾經種滿棉花
這片土地曾經種滿蔬菜
現在它種滿煙草」

巴斯基亞1981年(圖 1)

尚·米榭·巴斯基亞的作品意象豐富,內涵複雜,在八十年代初對紐約藝術界影響深遠。1982年,年僅21歲的巴斯基亞獲邀參加德國卡塞爾文獻展,其作品與約瑟夫·博伊斯、安森·基弗、格哈德·里希特、塞·托姆布雷、安迪·沃荷等人的作品同場展出。時至今日,他憑著前所未有的作品風格和思維,在藝術史上成就斐然地位。巴斯基亞的藝術主題和獨一無二的美學風格,不斷啟發年輕藝術家;其藝術至今依然歷久彌新,反映當今世界的種種現象。巴斯基亞的創作主題和題材反映時代實況,其藝術表現形式亦建基於客觀知識;他擅於轉換著名符號和圖案並將之收為己用,更以率直客觀的態度處理主題內容。凡此種種,皆在1984創作的《致水神》(拍品編號1042)中清晰可見。

1983年,巴斯基亞的風格臻至複雜成熟。翌年,他與安迪·沃荷展開一連緊密合作。在1984至1985年間,二人合作創作逾150件作品(圖 2)。這個計劃由布魯諾·畢修伯格(Bruno Bischofberger)發起,此前巴斯基亞和沃荷曾與法蘭切斯科·克雷門蒂三人聯合創作一系列共十五幅作品。雖然沃荷與巴斯基亞的風格截然不同,但二人對彼此的影響在其創作中清晰可見。沃荷受到巴斯基亞的啟發而回歸1960年代初的繪畫創作起點。巴斯基亞則開始嘗試以安迪沃荷的絲網印刷技術創作拼貼畫。相類創作,可比較Schorr家族收藏巴斯基亞的著名「藍色蝴蝶結」(Blue Ribbon)系列,當中一組油畫畫布作品,以絲網印刷、繪畫和素描圖案等元素交織而成,畫面豐富、引人入勝。根據紀錄,《致水神》是巴斯基亞唯一在膠合板上採用絲網印刷的作品。

在主題方面,巴斯基亞大約在1984年開始深入探討非裔移民的宗教體系,《Grillo》(圖3)即為一例。他將非洲傳統符號和象形圖案,與取材自德瑞福斯(Dreyfuss)《圖案大全》(Symbol Sourcebook)的西方文明符號圖案互相對比、疊置,藉此彰顯在美國生生不息的非洲文化,表達身為非裔美國人的自信。《致水神》與出自1982至1983年的多幅重要鉅作一脈相承,如《奴隸拍賣》、《密西斯比三角洲的無名天才》(圖4)。這些作品反映巴斯基亞對種族歧視、殖民主義和奴隸制度的深刻反思,這些思考源於其親身經歷,以及他對非裔美國人歷史的關注。格林·奧布賴恩(Glenn O’Brien)曾述:「尚·米榭身穿名牌設計衣服、口袋裡塞滿百元美鈔,卻沒有出租車願意載他」。巴斯基亞亦曾透露自己喜愛閱讀美國現實主義作家馬克·吐溫的著作,後者在《湯姆歷險記》等作品中描繪當時普遍的種族歧視現象,而主角往往能看透統治階層的偽善和謊言。

《致水神》呈現巴斯基亞對非裔移民的宗教體系,以及奴隸制度和種族主義的深切思考。本作採用簡約的圖像敘事方式,以三大圖案元素為主體:首先是畫面右方以絲網印刷、部分以棕色塗蓋的商標;其次是左方一個張開雙臂、全身被黃色框包圍的立身人物他包圍;第三是畫面下方一排排用釘加固的木板條,其中右邊突出一支鐵枝,伸向畫面中間。

I. 煙草(奴隸船)商標

畫面右方人物的頭部形似商標,此設計源自著名香煙品牌Player’s Navy Cut的商標圖案(圖5)。在1984年的絲網印刷作品《無題(煙草)》中(圖6),巴斯基亞將金髮藍眼、帽子印著「HERO」(「英雄」)的白人水手,換成一個雙目圓睜、戴著非洲項飾和身繫纏腰布的非洲奴隸,並保留原商標上的帆船和蒸汽船。煙盒設計上以繩索編成的救生圈在巴斯基亞的筆下稍更複雜;品牌名稱「PLAYER‘S」被換成「TOBACCO」;標誌下方的「TRADE MARK」字樣被放大。在《奴隸船(煙草)》(圖7)中,白人英雄成為非洲奴隸、商船變成奴隸船。畫中奴隸那雙被紅框包圍的眼睛,似是因恐懼而睜得更大。在《致水神》中,此商標終於蛻變為一個全新的圖案,並加添新元素;儘管它仍令人聯想到原商標,卻被注入了新意義。畫家用白色壓克力彩塗蓋商標,又徹底消抹奴隸的嘴,代之以一條條形如欄柵的直線,藉此剝奪其聲音、禁止其發言。在商標的下半部分,畫家以大片棕色表示奴隸的身軀。這個商標圖案依舊教人聯想起當年的奴隸船、跨大西洋奴隸買賣和南美洲煙草種植場以奴隸為勞工的歷史;而畫題《致水神》可引申為非洲文化在北美洲延續的象徵。

II. Mami Wata

《致水神》呈現非洲人對水精靈或水之女神的崇拜。海地巫毒教(Voodoo)稱之為耶瑪亞(Yemayá),祂是海洋和月亮女神——本畫面左上方可見月亮的形象。在1980年代中期,巴斯基亞開始深入研究巫毒教,此教派與山特利亞(Santería)、翁班達(Umbanda)、康東布勒(Candomblé)、瑪昆巴(Macumba)等派別皆起源於約魯巴(Yoruba)約魯巴人是西非民族,發源地位於今日的尼日利亞西南部,如貝南和多哥,他們的宗教文化受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影響。1 跨大西洋奴隸貿易迫使非洲人進入新世界,並將其宗教傳統帶到美洲。在《致水神》中,巴斯基亞改變了《煙草(奴隸船)》商標的人物形象:他為人物添上一雙高舉的手臂,其手中抓著一條蛇,藉此展現「Mami Wata」的形象。這個「Mami Wata的最高形象」源自十九世紀末德國流傳的一幅弄蛇人肖像,此畫後來成為這位神明的象徵 。2 在巴斯基亞的作品中,豐富的圖像反映背後複雜交錯的文化關係。本作中的蛇,象徵非裔移民的信仰體系。其他作品則涉及《摩西五經》和《聖經》故事, 由此可見藝術家熟練處理和融合宗教和文化主題,亦熟悉它們對非裔移民的精神世界的影響。在絲網印刷作品《別踩我》(圖8)中,巴斯基亞將蛇置在安迪·沃荷的絲網印刷美元標誌上,此圖案源自《加兹登旗》。在美國大革命前,這面旗幟是殖民地的象徵,此後成為自由思想和無政府主義的標誌。3 巴斯基亞以「Mami Wata」象徵文化之間的影響、水和水路交通,後者令人聯想到當年繁盛的遠洋貿易和非奴販賣的慘痛歷史。畫面左方的人物應是「Mami Wata」的追隨者或崇拜者,也可以是非洲Nkisi 宗教神像和巫毒教人偶,可見其形象豐富多變。另一方面,「水之母既幫助人們尋找新的自由和個性,亦創造出一個新的「我們」,而大部分人都是「他者」。它煽動對主體文化的反動——不管它是殖民文化或(西化的)全球文化」。4

III. 媒材的意義

本作的媒材種類進一步加強以上的詮釋。巴斯基亞在膠合板上繪畫人像圖案,又在畫面下方加五排木板條,與底下三條木柱釘合。如此一來,他將本作與1982年11月他在Fun Gallery展出的一組作品連繫起來。5 該展覽標誌著巴斯基亞新創作階段的開始 。他的展覽主辦人布魯諾·畢修伯格(Bruno Bischofberger)如此評價道:「我最喜歡這個展覽。那些作品都很粗獷,不易理解,但很討喜。它很微妙沉靜,不會顯得太時髦輕浮」 。6 透過該展覽中的作品,畫家探究媒材及其物理性質,並以非常規的手法處理畫布。他棄用畫框,讓助手斯蒂芬·托頓將畫布固定在木底盤、方形木建材或木條上,並用細繩將它們捆紮或釘固。 巴斯基亞在《致水神》中,加入一條金屬柱,增添裝配藝術感,可見羅伯特·勞森柏格的「融合繪畫」(Combine Painting )的影子以及他對觸感表面的殷切關注。他和勞森柏格一樣,不再以二維方式呈現日常生活的物件,而是在畫面上保留其形態、身份和三維特性 。7 本畫明顯強調木條和金屬柱,其中木條與木船結構相似,以造船和船隻代指挪亞方舟。畫家將木條的物理性質引申為聖經符號和奴隸船。木條成為小船、奴隸船、以至奴隸貿易的轉喻詞。巴斯基亞的《致水神》不止是為種族主義和奴隸制度而立的紀念碑,亦滿載豐富的文化符號;後者對於身處在西方文化環境下的非洲移民意義匪淺。全身罩著光芒、發出黃色閃光的Nkisi神像展現出至高無上、無遠弗屆的權力和生命力,象徵她在這幅具有多重意義的作品中擔當著重要位置。

《致水神》反映我們的歷史,也反映當今的時代和社會,因此巴斯基亞所開啟的思考空間對現今年輕一代藝術家依然啟發良多。巴斯基亞的作品反抗社會隔離、壓迫、剝削和種族歧視,因此不斷帶來新的聯想和想像空間。他衝破各種困難和挫折,自身代表著一種以人為本的理念。他曾被問到,想拍攝怎樣的電影 ,8 他在回答中道出其目標:「黑人被描繪為人類的一份子。不是外星人,不全是負面的、不全是盜賊、毒販和各種壞形象。只要真實的一面」。9


Dieter Buchhart

1 Jordana Moore Saggese,《閱讀巴斯基亞·探索美國藝術的心理矛盾》,Berkeley出版,洛杉磯和倫敦, 2014年,43-53頁

2 Alex van Stipriaan,「Watramama / Mami Wata,三百年西非水神的克里奧爾化,蘇里南和歐洲」 ,載於Gordon Collier 及 Urs Fleischmann(編),《文化熔爐:加勒比海的克里奧爾化》,Matatu 27-28,Editions Rodopi出版, 阿姆斯特丹及紐約,2003年,329頁

3 參看Dieter Buchhart,「戰勝一切」,載於Dieter Buchhart編,《尚·米榭·巴斯基亞· Now’s The Time展覽圖錄》,Art Gallery of Ontario,安太略,2015年2月7日–10月5日,慕尼黑/倫敦/紐約, Prestel Verlag出版,2015年,18頁

4 Alex van Stipriaan,「Watramama / Mami Wata,三百年西非水神的克里奧爾化,蘇里南和歐洲」 ,載於Gordon Collier 及 Urs Fleischmann(編),《文化熔爐:加勒比海的克里奧爾化》,Matatu 27-28,Editions Rodopi出版, 阿姆斯特丹及紐約,2003年,330頁

5 參看 Dieter Buchhart,「尚·米榭·巴斯基亞:日常、知識和神話之間的革命者」,載於Dieter Buchhart 等編,《巴斯基亞,貝耶勒基金會展覽圖錄》,巴塞爾 [9. 5. – 5. 9. 2010],Hatje Cantz Verlag 出版,奧斯菲爾登,2010年,XV頁

6 引述自Bruno Bischofberger,Cathleen McGuigan,「新藝術、新金錢–一位美國藝術家的宣傳推廣」,載於《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1985年2月10日,封面故事,33頁

7 參看 Rosalind E. Krauss,「勞森柏格和物質化的圖像」,載於《Artforum》,Jg. 13,第 4期,紐約, 1974年,36-43頁

8 該對話如下:BJ:「如果你不畫畫,你會做什麼?」JMB:「做電影導演吧,我想。我的意思是,如果情況理想。BJ:「你會想拍怎樣的電影?」,Becky Johnston 及 Tamra Davis對尚·米榭·巴斯基亞的訪談,比華利山,加州,1985年:「I Have To Have Some Source Material Around Me」,載於Dieter Buchhart 等編,《巴斯基亞,貝耶勒基金會展覽圖錄》,巴塞爾 [9. 5. – 5. 9. 2010],Hatje Cantz Verlag 出版,奧斯菲爾登,2010年,XXVI頁

9 Becky Johnston 及 Tamra Davis對尚·米榭·巴斯基亞的訪談,比華利山,加州,1985年:「I Have To Have Some Source Material Around Me」,載於Dieter Buchhart 等編,《巴斯基亞,貝耶勒基金會展覽圖錄》,巴塞爾 [9. 5. – 5. 9. 2010],Hatje Cantz Verlag 出版,奧斯菲爾登,2010年,XXVI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