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2859
  • 2859

釋澹歸 1614 - 1680

估價
300,000 - 4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Monk Dangui
  • 行書《陽朔舟中看山十首》
  • 水墨紙本 手卷
釋文:
陽朔舟中看山十首
面面俱相見,羣羣獨不同。尺峯皆能作,寸土莫能容。突浪撑牙爪,虛聲落鼓鐘。何須留渾沌,刻畫想神功。
橫側來無盡,驅馳去欲填。大山先裂地,小阜漸窺天。宿草秊秊疲,孤雲日日懸。纖夫休按劍,為爾破拘攣。
福地知何處,扁舟路轉迷。陰風離首尾,白日互東西。人語猿來聽,山貧鳥不棲。向誰矜氣勢,頑冷絕端倪。
八陣千年石,層城百尺樓。自能分長幼,不敢各沉浮。遠迩如安覆,交侵類合謀。可憐灘上水,屈折過相求。
孤蓬行絕壁,死樹掛頹根。雨露憐枝葉,峰巒厭子孫。寒煙排劍閣,落炤度天門。似有山精出,忘言獨斂魂。
分瓣青蓮沼,連拳寶手臺。虎牙深雪伏,鷹腦疾風廻。烈焰人頭散,驚濤海口開,浮漚還幾點,未許問從來。
野燒無高下,微風隕眾星。斷紋依錯繡,立影倒空春。瘦不欹枯樹,危誰置小亭。一時雙黯澹,寒鐵凍雲屏。
坐立衣冠古,方員珪璧蒼。天分米芾袖,地入道君綱。造物原多事,奇材信不祥。蠻煙浮粵水,愁絕伴荒唐。
厚重分千廩,玲瓏𤢜一時。同山偏失顧,異嶺又相思。頭角零長避,根因水不知。迷離將斷處,髣髴為題詩。
不復悲岑寂,因之念轗軻。長脛來白鶴,圓頂出青螺。眼見俱枝指,身經已爛柯。龍蛇紛欲定,虎豹爾何多。
此戊子(1648)冬下灕江時所作,丁酉(1657)二月過訶林,雨窗無事,書為雪盛師兄。十年前俗漢詩與我無涉,不敢請削正也。同學弟今釋。
鈐印:「澹歸」、「入家今釋」、「借山」

題跋:
(一)《敬讀古谿書屋主人珍藏澹歸上人陽朔看山詩卷奉和第九章韻題後》種族原多恨,儒僧并痛時。奪朱誰不惡,守黑最堪思。寺是海幢好,花應棉絮知。空菴豈無涉,猶寫入家詩。戊寅(1938)中冬,大厂居士。鈐印:「大厂念翁」
(二)澹歸陽朔舟中看山詩十首,傷朝政也。時為永歷二年戊子(1648),公僅三十五歲耳,以兵科給事中直言極諌,有「假山五虎」之稱。庚寅(1650)正月,奉命宣橅廣州諸將,陳邦傅統兵入衛,脩舊怨,以朋黨誤國,十大罪下公於錦衣獄,被酷刑,折左足。十一月清兵破桂林,公遁茆坪庵為僧,名性因。永歷六年(1652),行腳入廣州,禮天然昰和尚,受具戒,名今釋,字澹歸。在廚親滌碗具,服勤不懈。天然識為法器,許入室焉,是年為三十九歲。癸甲之際,游匡山,歸故里,携子世錫相隨。至丁酉(1657)始回嶺南,過光孝寺,為雪盛書此卷,距灕江看山時恰十年矣。所題「十年前俗漢詩與我無涉」,雖出三界宅,入法王家,而絃外之音,未忘君國。丁酉(1657)為永歷十一年,師正四十四歲也。予曩所見,師手卷多晚年作,字大三五寸,奇縱變化似懷素《自叙》。今此卷為中年書,於規矩法度之中,而舉止自若,有道味焉,研山寶之。戊戌(1958)夏,岑學呂。鈐印:「行年八十」、「學呂」、「長樂」

鑒藏印:
(張珩)「張蔥玉觀」
(鄭雲門)「侯官鄭雲門收藏印記」
「臣耤之印」、「心香閣鑒藏印」

拍品資料及來源

註:澹歸(1614-1680),法名今釋,杭州仁和人;俗姓金,名堡,祟禎朝進士,出任清知州,後事南明永曆帝,但因枉負誤國之罪而逃亡,落髮為僧,遂到廣東得參天然禪師(1608-1785)。後於康熙元年(1662)營建丹霞山別傳寺,頗有規模,也成遺老聚居之地,潛心佛事。其詩文著作豐富,有《遍行堂集》、《嶺海焚餘》、《丹霞澹歸禪師語錄》等,一生詩文內容先有儒家之道,後藏佛學說理,且曾與嶺南志士參與反清活動,繼而於此地主辦寺院,故其作品多受粵地文人青睞。

本卷記《陽朔舟中看山詩》十首,為澹歸於戊子年(1648)下灘江時自作詩,描繪兩岸峰巒之日夜變化,不時帶點黯然沈鬱,遂於丁酉年(1657)為雪盛師兄書成此卷。據吳天任編《澹歸禪師年譜》,此年「八月服闋,公自辰溪出山,至桂林,以瞿式耜薦,赴肇慶謁行在,以舊官授兵科結事中。」與本卷創作背景吻合。

澹歸書法以運筆靈活多變見稱,處處表現古人氣色。對於師古,澹歸有一說法:「學無師法,必不成家,然其所師法亦必高妙,始能與其天姿之高妙相發。」,甚為嚴謹,其書法廣取宋四家之法,另帶硬朗特質。其晚年之作較為多見,皆姿態飛動,自然成趣,本卷則為其中年書法,如岑學呂於跋尾闡述,「規矩法度之中,而舉止自若」,別有韻味。岑學呂(1882-1963),法名寬賢,廣東順德人,編撰《虛雲和尚年譜》,曾在香港加入同盟會,參加革命活動,30年代初開始信佛,遂皈依虛雲禪師座下。除岑學呂以外,本卷亦有張珩及侯官鄭雲門之鑒藏印、書畫家兼篆刻家易大厂題詩於跋尾,後遞傳至羅孚先生,成廣東文化收藏之珍品。

羅孚(1921-2014),原名羅承勳,筆名:絲韋、吳令湄、柳蘇等,廣西桂林人,四十年代起在桂林、重慶和香港三地《大公報》工作,由練習生升遷至《大公報》副總編輯、《新晚報》總編輯。一生筆耕不輟,以文筆辛辣的散文著名。


傳統報人不少都喜歡書畫收藏,羅孚是那個年代香港報人收藏家中最活躍而又最突出的。由於他本身特殊經歷,特別是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國內地還處在閉關鎖國之際,羅孚每年都要上京述職,期間多會淘寶,常有奇遇。

羅孚也因為報人關係與許多內地書畫大家建立起編輯與作者的關係,並與多位大家形成深厚友誼,最為人稱道的是與晚年隱居在香港鬧市的林風眠老人的忘年交。

本次藏品是羅孚小兒子海雷整理「絲韋堂」收藏一部分,主要是明清時代文人雅士的作品,也顯示了羅孚收藏的文人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