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057
  • 1057

曾梵志

估價
12,000,000 - 18,0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Zeng Fanzhi
  • 江湖之三
  • 款識
    曾梵志,2001,Zeng Fanzhi
  • 油畫畫布 畫框
二〇〇一年作

來源

上海,香格納畫廊
現藏者購自上述來源

此作品附藝術家簽署的保證書

出版

〈我,我們:曾梵志的繪畫〉(中國,湖北美術出版社,二〇〇三年),120頁

Condition

This work is generally in very good condition. There were gentle undulations to the canvas, caused from the artist's original process of execution, that have been completely restored. A minor crack, visible only under UV light, has also been restored.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面具系列的顛峰
曾梵志

「官員開始穿西裝、打領帶…每個人都希望有光鮮的外表,但卻也顯得有點虛假。我覺得他們很想改變自己的外表,便把這些感覺在早期的〈面具系列〉中表達出來。」曾梵志

「總體效果是,試圖抑制情感以便顯得冷靜的人卻被他們的手出賣了,他們無法隱藏自己的雙手。」栗憲庭

曾梵志的創作生涯橫跨廿多載,風格多變,作品廣度深度兼備,曾於世界各地無數的展覽中展出,被譽為亞洲當代藝術界的翹楚。刻下,他正於北京的尤倫斯藝術中心舉辦他於國內有史以來最大型的個人回顧展《散步》,於藝術界地位可見一班。而早於二〇一三年至一四年,曾梵志已經於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行另一大型回顧展,並先後在紐約大都會及巴黎的羅浮宮等機構展出,去年更於紐約的高古軒二〇一五年舉辦其個人展覽。而在他過去廿多三十年的創作生涯中,起始於一九九三年〈面具系列〉是藝術家最為重要的創作系列,它不單標誌著藝術家在城市化進程下對中國人的觀察及其風格化演釋,更參與了由包括張曉剛、方力鈞、劉小東等九十年代中堅藝術家對民族肖像的再塑造。創作於二〇〇一年的《江湖3號》(拍品編號1057),高達二米二,是〈面具系列〉中極少有具特定主題作品,是此系列獨一無二,極度成熟顛峰之作。

與曾梵志的早期面具作品相比,創作於二〇〇一年的《江湖3號》更加洗練成熟,從九十年代末至二十一世紀初,曾梵志的作品更趨細緻和得心應手,藝術家不再將人物置於芥末色的背景,而是嘗試塑造不同的場景,為作品注入深度及廣度。《江湖3號》呼應著《江湖1號》中穿著中國傳統長衫的人物,為畫中人換上現代長褸,記錄了中國人在九十年代日益城市化過程中的外在變化,喻意中國人於近代歷史的身份轉變。畫中人立於山峰之上,令人不期然想起劉春華的《毛主席去安源》,該畫作描繪了氣宇軒昂的毛澤東拿著傘,在天空及崇山之間邁步向前﹐為偉大的毛主席造像,《江湖3號》透露著藝術家相似的野心,為在現代與傳統之間的中國人造像,表露了城市化進程過程的不安及焦慮感。

事實上,九十年代是當代中國藝術家的成熟發展時期,他們均有著堅實的社會現實主義訓練,其人像畫傳統在他們的手中找到時代的接合點,他們離開八十年代的理想主義,從更大的角度出發,以極具個人風格為中國人造像,並於國際之間頻繁展覽,造成轟動。其中張曉剛以〈血緣︰大家庭〉系列,以超現實主義的筆觸把一代中國人的歷史創傷記錄下來,方力鈞則以大光頭的形像來記錄了中國人九十年代的潑皮處世哲學,劉小東則以現實但不寫實的筆觸掌握了九十年代年輕中國人的心底陽光,曾梵志在這段當代中國藝術重要發展時期,以表現主義的筆觸,從切身角度切入中國人的精神狀態。

曾梵志於一九八七年至九一年就讀於著名的湖北美術學院。當時他在學校接受的培訓以社會現實主義風格為主,但他並不喜歡學校的教學方法,故此在課堂以外獨自探索,逐漸發展出類近德國表現主義的風格;這種結合不同方式,別具一格的繪畫方法,在課堂內外日見成熟。〈面具系列〉是曾梵志在走出〈醫院系列〉之後迅即發展出來,系列源自藝術家九三年遷居北京一事,當時他驟然離開了熟悉的鄉郊環境,在大城市中生活,困難重重,因而有了新的感悟,城市的五光十色呈現了外表與內心之間的爭扎,其衍生的緊張感及不安,同時指涉更廣義的傳統文化層面上。曾梵志在北京觀察到「官員開始穿西裝、打領帶…每個人都希望有光鮮的外表,但卻也顯得有點虛假。我覺得他們很想改變自己的外表,便把這些感覺在早期的〈面具系列〉中表達出來。」1

面具自然是躲藏的象徵,通過用調色刀或者刮刀刮平畫面,曾梵志從形式上突出了覆蓋在人物臉上的那層表面,並以此增強了「躲藏」的效果。這種技術上的靈感來自他《肉聯》系列的後期作品,在這些作品中,他開始嘗試使用調色刀。「我想到用這種手法畫一個戴面具的人,一幅很大的畫,這樣效果才會明顯。」曾梵志在談及最早的《面具》畫時這樣說道,而此次的拍品就是這種風格的一個典型例子。然而,畫中人隱藏情感並戴上「撲克臉」的嘗試並不成功。栗憲庭也指出:「總體效果是,試圖抑制情感以便顯得冷靜的人卻被他們的手出賣了,他們無法隱藏自己的雙手。」

曾梵志的藝術之所以能在如今中國當代藝術語境裡獲得如此高的地位,除了形式上的優點,還因為曾梵志的故事也是當今許多新生代社會精英的故事。他們出身低微,憑藉堅定的決心與滿腹謀略在社會上打拼,最終獲得成功,這個過程往往需要曾梵志以哀婉之筆所描繪的那種自我隱蔽。曾梵志屬於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第二代藝術家,與之前「85新潮」那批藝術家有許多細微的不同。皮道堅是曾梵志在湖北美術學院上學時的教授,也是最早關注曾梵志作品的人之一。他曾經這樣說過:「(曾梵志)藝術活動的起點比85一代更高。他不用像他們一樣思考如何用藝術手段批判文化,批判社會,或是追求崇高…他從來不用去想別人如何作畫,他只是聽從自己的心聲,用色彩和線條來表達當代生活的困境和孤獨。」

1 Sonia Kolesnikov-Jessop, 曾梵志︰傳變之中,孤獨的藝術,紐約時報,3 May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