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024
  • 1024

吳冠中

估價
30,000,000 - 50,0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吳冠中
  • 魯迅故鄉
  • 一九七七年作
  • 油畫木板
款識
荼 七七

來源

香港,佳士得,1994年5月1日,拍品編號16
現藏者直接購自上述拍賣

出版

〈東方情思 吳冠中畫集〉蔡斯民主編(新加坡,藝達作坊出版,一九九三年),18至19頁
〈吳冠中全集III〉水天中、汪華主編(中國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二〇〇七年),79頁

Condition

This work is overall in very good condition, except a minor paint loss at the top border near the top right corner. The pinholes in the four corners and in the middle of the four borders shall belong to the original condition during the artist's creation. There is no sign of restoration under UV examination.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重回故園

我冒了嚴寒,回到相隔二千餘里,別了二十餘年的故鄉去。

我的故鄉好得多了。但要我記起他的美麗,說出他的佳處來,卻又沒有影像,沒有言辭了。仿佛也就如此。

這時候,我的腦裡忽然閃出一幅神異的圖畫來: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

我們的船向前走,兩岸的青山在黃昏中,都裝成了深黛顏色,連著退向船後梢去。

我在朦朧中,眼前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上面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我想: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魯迅《故鄉》

我給那些因為在近旁而極響的爆竹聲驚醒,看見豆一般大的黃色的燈火光,接著又聽得畢畢剝剝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將近時候。我在朦朧中,又隱約聽到遠處的爆竹聲連綿不斷,似乎合成一天音響的濃雲,夾著團團飛舞的雪花,擁抱了全市鎮。我在這繁響的擁抱中,也懶散而且舒適,從白天以至初夜的疑慮,全給祝福的空氣一掃而空了,只覺得天地聖眾歆享了牲醴和香煙,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蹣跚,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

魯迅《祝福》

《魯迅故鄉》

「我畫過西藏高原、玉龍雪山、重重疊疊的山城、西雙版納的節日,但我最愛畫,而且年年想畫的,還是江南故鄉。」

吳冠中《歸鄉記》

江南是吳冠中最眷戀的風景主題,這份深刻情結,不止因為他祖藉江蘇宜興,亦因為他敬仰的魯迅,祖藉毗鄰的浙江紹興。藝術家曾經說:「魯迅我是非常崇敬的」,又說「少了一個魯迅,中國人的脊樑就少半截」。魯迅一生不畏強權,透過辛辣文字針砭時弊,反封建禮教、反愚昧迷信。他的小說名篇如《祥林嫂》、《孔乙己》、《故鄉》、《藥》、《阿Q正傳》的許多場景,都是以紹興為原型,樹立江南在現代中國文學的鮮明形象。吳冠中自青年時期即以魯迅為榜樣,其棄工從藝,無懼時代橫流,矢志以現代主義革新中國藝術,大有魯迅棄醫從文、永不休戰之作風。藝術家不僅以自己與魯迅同鄉為榮,晚年甚至揚言「我該學文學,成為魯迅那樣的文學家」;能夠以繪畫呈現魯迅筆下經典的紹興風貌,自成為他創作不懈之動力。

對吳冠中而言,紹興不止有著水鄉民宅之美,更是魯迅人生與創意之源頭,交織著一代文豪和他筆下人物的身影:潑皮無賴的阿Q、慷慨就義之夏瑜、樸實愚憨的祥林嫂、迂腐頑固的孔乙己,這些膾炙人口、形象鮮明的虛構角色,彷彿真正存在於紹興的大街小巷之中。1957年,吳冠中旅法歸來以後,首次到紹興寫生,此後由於藝術家定居北京,國內政治運動不斷,使他與紹興一別二十年;直至1976、77年,文化大革命結束,才再有機會到紹興採風。此時的吳冠中,從藝術到人生,都進入截然不同的成熟階段,而誕生於1977年的《魯迅故鄉》(拍品編號1024),標誌著此系列之重啟,亦是北京魯迅博物館典藏的《魯迅故鄉》巨幅油畫的唯一油畫原稿,別具歷史意義。

紹興位於中國浙江省,其本名會稽,及至十二世紀宋室南渡,以杭州為臨安,會稽因輔翼京畿,於是隨宋高宗年號改稱「紹興」,取「紹祚中興」之意。北宋詞人柳永在《望海潮》寫道:「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說明江蘇、浙江一帶水鄉處處,生活富庶繁榮,其字裡行間的明媚風光,經逾千年而至今猶存。吳冠中雖出生於宜興,故鄉風物卻與紹興相似,因此在紹興採風之時,往往順勢移情,將對魯迅的景仰,與自己的思鄉結合。

吳冠中的創作,以實地採風為基礎。江南水道交錯,地勢平坦,崇山峻嶺不多,故他的水鄉作品,往往以平視或仰視取景,顯示他立足於街道橋樑,或者位置稍低的河中小船;然而此幅《魯迅故鄉》卻是少數登高臨遠之作。藝術家立足於最高視點,以鳥瞰角度盡收紹興風光於眼底:寛闊的河道澄明如鏡,自近而遠婉延至天際盡頭,其溫柔的粉藍色調映照晴空,近處可見倚岸種植的水田,對開更蕩漾著許多小小漁舟,象徵吳冠中喜愛的魯迅筆下的紹興烏逢船;麗水包圍之下,陸地倒成了島嶼般的存在,白牆黑瓦經過誇張處理,緊湊的滿佈其上,甚至綿延到遠方的對岸,與水面的空間感恰成對比,構成畫面的鬆緊與張弛;陌巷街道雖然隱沒於建築物之中,但藝術家不忘以標誌性的紅、綠彩點,象徵夾道而植的垂楊杏花,以及摩肩接踵的路上行人,使作品整體恢宏壯闊之餘,亦隱喻了百姓的愜意生活,顯得層次豐富、可堪細品,柳三變的當年詞意,盎然見於本作之上。

吳冠中對於紹興地理瞭如指掌,若以《魯迅故鄉》為題創作,採風更是不辭勞苦。他在《歸鄉記》曾自道:「為了收集創作素材來作畫紀念魯迅,我尋找類似魯迅小說中的風光和土壤,便須走更偏僻的鄉村,那些尚未通汽車而必須搭小汽輪去的鄉村,那裡還保留著較古樸的風貌吧!」在2003年出版的《生命的風景》,藝術家更詳述《魯迅故鄉》之創作過程:

「在作這幅《魯迅故鄉》時,我爬上紹興幾個小小的山頭,視野擴大了,氣勢開闊了,但鳥瞰又何嘗是構圖的依賴!平面分割中的平均狀態必然使畫面鬆散,故須選人家密集的大塊造型作為畫面的構成主體,然後,綠水人家繞,河網穿其間,繞其周,於是有了塊面,有了脈絡,似乎略具結構雛形了。從山頭俯視紹興城,黑、白、灰色塊,構成動人的斑駁繪畫感。」

考紹興之地理,在寛闊水道和大片民居旁邊的高山並不多見,而藝術家當年寫生的位置,很可能是東湖旁邊的箬簣山。東湖乃紹興名湖,其形狀狹長,頗似一段寛闊河流,湖的其中一邊即為陡峭的箬簣山。相傳秦始皇東巡至此飲馬供草,箬簣山因以為名;兩漢以來,其成為採石之地,經過長年開採,至隋朝留下半壁懸崖,地底泉水湧出,則形成東湖。如此地貌,恰好成為吳冠中飽攬紹興之最佳位置。若以本作與東湖實景對照,可見兩者頗為相似。吳冠中自七○年代以後,經常在創作上移山造景,可以推測本作是以箬簣山所見為主幹,融入個人創意而成。

《魯迅故鄉》居高臨下的佈局,或與早年的寫生經驗有關。1974年,吳冠中與袁運甫、祝大年和黃永玉受國家委派,沿長江而上寫生採風,創作巨型壁畫《長江萬里圖》;及至1977年創作此幅《魯迅故鄉》,似有攝取此一經驗,為眼前的紹興水鄉造景。若以兩作相較,可見《長江萬里圖》採用多個鳥瞰視點,組成一幅極為遼闊的橫向山水;而本幅《魯迅故鄉》則固定視線於一點,由此憑高眺遠,營造縱深,綿延的河道與密集的民居建築群,亦因此高屋建瓴之勢,聚攏於畫家眼底。

吳冠中在《魯迅故鄉》致力經營空間的廣闊與縱深,卻並不完全借助西方的單點透視;從效果而言,似乎更傾向中國書畫的「三遠」,特別是「深遠」,正如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所言「自山前而窺山石後,謂之深遠…深遠之色重晦…深遠之意重疊…深遠者細碎」。在古代書畫理論中,「遠」不止是客觀物象的距離,更是空間想像的延伸,從有限通向無限,從現實通向虛無,直指宇宙根源;「遠」使人類視線導向無限,臻至精神上的自由和解放。「三遠」之說奠定了中國山水畫的發展方向,吳冠中在杭州藝專一度隨潘天壽主修國畫,這份傳統基礎,使他的油畫始終洋溢東方氣息,若與傳世的北宋金碧山水鉅作《千里江山圖》較,即可見《魯迅故鄉》在陸地、水道、橋樑的建構組合上,頗有宋人故智,將中國古典美學導入現代藝術創作,實踐其「國畫現代化」之宏願。

江南對於吳冠中的最大挑戰,是其風景以黑、灰、白色為主調,與西方自印象派以來繽紛斑斕的色彩語言大相逕庭,而吳冠中在中國油畫史上的重大貢獻,正在他成功以黑、灰、白階油彩,表現出江南的素淨之美。他在文章《回顧丹青五十年》指出:「我這個江南人愛畫江南水鄉,我所熱愛的塞尚和梵高的畫境及其表現手法,與杏花春雨江南的情調卻是格格不入的。我於是稀釋濃滯的油彩用以淡抹湖光山色,探尋銀灰的色調用以表現江南的春陰。」藝術家筆下的江南簡約素美,除了體現於色彩,亦可見他以幾何結構為基礎,大量運用方塊組合成景,透現極簡主義和立體主義的靈光。《魯迅故鄉》的構圖,基本上即由許多大大小小的幾何色塊,構成整個畫面的布局、量感和縱深,譜奏出無聲的音樂感,並在具象風景之中表現抽象之美,畫中一片美好的江南春色,不止是藝術家連結自己與魯迅的家鄉,亦成為了滙通中西美學的藝術鎔爐。

江南對現代中國藝術的影響,並不止於對吳冠中。在藝術家執教的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中,王懷慶亦於八〇年代展開首次紹興之旅。此次旅程,成為他創作上走向半具象的轉捩點,為中國現代藝術續寫新章,正如牛津大學教授蘇立文所總結:「吳冠中發現灰牆白瓦之美,王懷慶則帶我們深入其中。」一樣的江南,在吳、王兩代藝術家筆下,最終呈現截然不同的現代丰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