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018
  • 1018

趙無極

估價
25,000,000 - 35,0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Zao Wou-Ki (Zhao Wuji)
  • 他鄉
  • 一九五五年作
  • 油畫畫布
款識
無極ZAO 55
ZAO WOU-KI Ailleurs(畫背)

來源

瑪麗亞.瑪汀直接購自藝術家
現藏者繼承自上述來源

Condition

This work is overall in very good condition. It is cleaned and varnished. There is no sign of inpainting under UV light examination.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趙無極《他鄉》

1954到1958年的畫題回應了第一次的深刻變化,即事實敘述的放棄自此,沒有可以識別的圖像配得上這些標題。然而,是標題負責點出直至那時仍由具象圖像所傳遞的詩意與內涵。動景《黑色人群》、《在暴風雨前》以及自然元素《雨》、《閃電》、《雲》等都勝過描述。

—丹尼爾‧阿貝帝《風的吹過》(節錄)

1954至1958年,趙無極透過中國遠古的甲骨文而進入抽象繪畫的世界,作品擺脫了敍事的成份,邁向深邃而古樸的風格;色彩凝渾厚重而富於肌理,予人神秘難測之意境。五十年代正值巴黎無形象藝術方興未艾之際,趙無極甲骨文系列之誕生,則為戰後興起於巴黎之抽象藝術浪潮,注入令人耳目一新的東方元素;亦為藝術家在西方畫壇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55年,趙無極獲邀代表法國參加第三屆聖保羅雙年展,其作品更於美國匹茲堡卡內基學院 的卡內基國際展中,獲得第五屆榮譽獎,而作於1955年的《他鄉》(拍品編號1018,正在此風雲乍起之時誕生。

趙無極1954至1958年的甲骨文時期作品,多以自然元素為題,僅有少數以紀念故友,或緬懷家園故人為題,如1954年的《墓誌銘》和1955年的《向屈原致敬》等,《他鄉》因而可說無論是在主題、尺幅(60號)、亦或來源上,皆極為珍稀罕見。《他鄉》中神秘、深邃、和幽遠的意境,予人望眼欲穿的魅惑。趙無極在回顧中國藝術時,曾指出:「在中國傳統中,畫和詩是密不可分的,上常常都題了詩句」。可見藝術家早已發現文字對中國繪畫的獨特意義。如果說傳統繪畫的題款是文學對繪畫的鑲嵌,則趙無極的甲骨文作品則將中國文字恢復其象形的繪畫本質。在《他鄉》中,一切的甲骨文字並不具有完整字義,而是還原成中國文字最早形態,猶如洪荒時代人類好奇地以尖石鐫刻所見所知的外界事物,由是誕生一個文明的起源。趙無極自幼從乃父收藏中認識了甲骨與青銅器,器物的美學元素至此發酵成形;而除了金石文字之符號,《他鄉》滄桑的色彩似是隱隱地呼應著深埋數千年的遠古瑰寶,歷經時間沖刷而滋生的氤氳光暈。

巴黎異鄉人

本次拍品《他鄉》之來源極為特殊,為現藏者之母親瑪麗亞‧瑪汀於五十年代末拜訪趙無極巴黎工作室時,直接向趙無極購得。瑪汀為享譽盛名之藝術家,擅雕塑和寫作,因丈夫卡洛斯‧瑪汀為巴西大使而長居海外、行旅各地。1941年,在超現實主義藝術家布列東的介紹下,瑪汀認識了多位與超現實主義、達達主義、和無形象藝術相關聯的藝術家,其中包括塔皮耶、瑪松、唐吉、恩斯特、杜象等人。1948年她遷居巴黎,直至1950年才返回故鄉巴西定居,協助自1951年起辦之歷屆聖保羅雙年展的舉行,瑪汀於1973年逝世之後,《他鄉》未曾離開過巴西,在畫作完成的六十餘年後,於本次拍賣首現於世。

五十年代的巴黎是來自中國的趙無極之「他鄉」,亦是來自巴西、長年離家的瑪汀之「他鄉」。或許正巧是異鄉人相遇的一見如故之感,趙無極在瑪汀於五十年代末來訪工作室時,售予其1955年所作之《他鄉》。他們或許都難以忘卻那一片渾沌未明、記憶猶新卻又時而印象模糊的家鄉,令人著思暮想的土地,和在故園曾有過的家人。趙無極表現心中的家鄉,無須可辨認的景物,更無須代表性的山川,他要以一片令人為之驚迷的,舉目無垠的大地,表現這一代人流離遷徙的感受。正如同《異鄉人》之作者卡繆於1940年離開了家鄉北非,穿越地中海,而踏上歐洲大陸,前往一片陌生的土地:法國。而後,他將被世人認為是屬於這片土地的人與文化符號。趙無極亦然如此,他既是法國人,亦是中國人,而他的《他鄉》模糊了故鄉的邊界,作為一個永遠的異鄉人,他描繪的是心中屬於藝術的安棲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