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1
  • 11

北宋 定窰劃花八棱大盌

估價
估價待詢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stoneware
胎質細膩,八瓣花式,器形豐腴端莊,弧壁深腹,寬口內傾,下腹斜收。棱角含蓄,器身隨沿起伏。盌內刻牡丹綻放,刀法利落寫意,篦劃筋脈,雅致入微。下綴葉片拱花招展,彷彿隨風搖曳。線條流麗,寥寥數筆,靈動生趣。內壁八瓣,均自刻劃折枝蓮紋,意態略異,花兒委婉,荷葉得體,簡潔清雅。平底規整沉實,無意修胎巧留痕,猶如一鉤新月掛蒼空。通體罩釉獨芒口,舊鑲銅釦。器面瑩亮柔潤,色呈牙白悅目脫俗,聚處若淚痕而色略深,久歷千年風霜,樸淳如昔。

來源

艾佛瑞.克拉克夫人收藏(編號760)(1949年或1971年以前)
倫敦蘇富比1971年3月2日,編號135(£ 49,000,該場拍賣最高成交價)

展覽

《Sung Dynasty Wares. Ting, Ying Ch’ing and Tz’u Chou》,東方陶瓷學會,倫敦,1949年,編號77(圖例)
《Mostra d’Arte Cinese / Exhibition of Chinese Art》,道奇宮,威尼斯,1954年,編號531
《L’art de la chine des Song》,巴黎亞洲藝術博物館,巴黎,1956年,編號28
《The Arts of the Sung Dynasty》,大不列顛藝術委員會及東方陶瓷學會,The Arts Council Gallery,倫敦,1960年,編號21

出版

Basil Gray,《Early Chinese Pottery and Porcelain》,倫敦,1953年,圖版39a及b
Madeleine David,〈Céramiques Song, 960-1279〉,《Cahiers de la céramique et des arts du feu》,1956-7年冬,編號5,頁8,圖1
Jan Wirgin,〈Sung Ceramic Designs〉,《Bulletin of the Museum of Far Eastern Antiquities》,編號42,1970年,圖5b(盌心紋飾線圖)

Condition

The basin is in excellent condition. The exquisite lustre is consistent with Dingyao wares that have been handed down since the Song dynasty, rather than excavated or cached examples.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淳樸猶餘慕古風
康蕊君

白瓷細密防滲,瑩亮柔潤,清麗可愛,逸雅高風,至今仍乃餐桌皿器佳選。定窰瓷器自古屬中國名瓷之列,宋時已一枝獨秀,古謂以之盛載食物湯藥尤佳,昔時已多有仿製。定窰正品大多精製妙造,紋飾悅目,然此大盌胎質細膩,器形端莊豐盈,劃花獨特生動、爽快寫意,出類拔萃,可謂冠絕同儕,舉世無偶。

定瓷向為宮廷所珍。據典,北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吳越貢宋「金裝定器」,記錄上奉金屬鑲口定窰瓷器二千之事。宋太宗妃元德李后,太平興國二年(977)卒,咸平三年(1000)遷葬永熙陵側,墓中出土不少定窰瓷器。兩岸故宮存清宮舊藏定瓷甚多,數器更鐫有乾隆帝(1736-95年間在位)詩文。早期定瓷,尤其是唐、五代,不少刻有「官」或「新官」字樣,但也見有宋例。而河北曲陽定窰遺址出土宋金瓷片,則有刻「東宮」、官府「尚藥局」及「尚食局」之例(前者見《定瓷雅集:故宮博物院珍藏及出土定窰瓷器薈萃》,故宮博物院,北京,2012年,編號3、6-9及28,以及《中國古瓷窰大系.中國定窰》,北京,2012年,編號21、42、55、68、70、77。後者參考《国際交流企画展「定窯・優雅なる白の世界―窯址発掘成果展」》,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大阪,2013-14年,編號45-6及32-3)。

定窰遺址,位於河北曲陽縣近保定市澗磁村、北鎮村、野北村、東西燕川村一帶,然河北西南井陘縣也有出土相類質優瓷例。

定窰白瓷細膩淳樸,宮廷選為官用瓷器之一,按理乃意料中事。然有宋一朝,燒瓷供御之窰場並非受朝廷嚴密監管,且並不為御專屬,是以可燒製民用瓷器。絕大部分之定窰瓷器,雖則美觀,實乃大規模生產的品物。藝匠精心安排,相同的器形、相同的紋飾,重覆燒製,千篇一律。此類盌盤劃花草率,時淹沒於失透乳白釉中,且過於泛散,欠獨特之處,沒有因材施藝,甚為模印棱線遮蔽,未盡其美。

此盌卻是少數盡得獨妙匠心之品,與上列庸例大相逕庭。其塑形飾紋,無不精緻工巧,刻劃葩華千姿百妍,靈動生趣,造型紋樣相得益彰。

器作八瓣,端莊大雅,器身隨沿起伏明顯,說是花式,卻較似豐碩果實之形,猶如半瓜豐腴。塑形修坯尤為細膩,棱線外凹內凸,內壁加施漿釉以顯凸棱。下沿斜削爽快,盌底斂收,更形均稱,突顯其流麗豐盈,誠神來之筆。

如此八棱盌甚罕,內壁多光素無紋。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四例,其中一器稍大(25公分,圖一),另外三器尺寸相若或略小(20.5 公分、22.5 公分及 22.9 公分),有矮圈足,僅盌心劃蓮紋及內壁飾凸棱,現展於《定州花瓷:院藏定窰系白瓷特展》,台北,2014年,編號II-80、81及82。大衛德爵士舊藏也有一例(21.6 公分),現存倫敦大英博物館,圖見 Margaret Medley,《Illustrated Catalogue of Ting and Allied Wares》,大衛德基金會,倫敦,1980年,圖版VI,編號42。金代紀年乾祐十七年(1177)之墓出土一器,略小(18.4 公分),現藏北京首都博物館,刊於《首都博物館藏瓷選》,北京,1991年,圖版48。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一花式盌,尺寸更小(10.6 公分),或曾磨口,雖謂之洗,但整體與本品相近,器心飾一折枝蓮,內壁綴凸棱,器外無紋,底刻「聚秀」二字,參閱《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兩宋瓷器(上)》,北京,1996年,圖版82。

東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另有一盌,較本品為大(26.5 公分),定為「重要文化財」,盌壁裏外罕有地皆飾花紋,惟略嫌粗獷,見蓑豊,《中国の陶磁》,卷5:白磁,東京,1998年,彩圖47。

下腹斂收之大盌,多作圓形而非花式,僅盌外有隱約凹線,器形與本品迴異。對比清宮舊藏二件定窰大盌(26 公分及 24.5 公分),皆直口,所劃纏枝蓮紋泛散,現均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圖見《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兩宋瓷器(上)》,北京,1996年,圖版47及55。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另存一例(24.5 公分),也屬「重要文化財」,刊於蓑豊著作,前述出處,彩圖46。

本品刻劃牡丹盛放,伴以掌狀葉片,生動逼真。此折枝牡丹紋飾罕見於定瓷,稀例可參考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小盤二件,或稱作洗,其器心劃紋樣類同,底皆鐫乾隆帝御製詩,收錄於《得佳趣:乾隆皇帝的陶瓷品味》,國立故宮博物院,台北,2012年,編號5及6(圖二)。納爾遜藝術博物館也藏一定窰牡丹紋盤,刊於《中國古瓷窰大系.中國定窰》,前述出處,頁279,圖27。

定瓷飾蓮紋相對較普遍,但多甚草率,雖多配以茨菰葉,仍常與萱草混淆。然本品蓮紋靈巧寫實,蓮葉捲邊姿態各異,氣韻與別不同。如此細劃蓮紋之例,僅止數器,然皆為精品,如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劃蓮六瓣葵式盤,現正展於《定州花瓷》,前述出處,編號II-39(圖三)。故宮收藏瓷片甚豐,包括有河北曲陽縣澗磁村及燕川村收集所得,其中有一宋朝殘盌,與此類近,可資比對,見《故宮博物院藏中國古代窰址標本》,卷2:河北卷,北京,2006年,圖版169上。

北京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六瓣花式盤,內壁飾有相近折枝蓮花,與鴨子相間,見《定瓷雅集》,前述出處,編號82,或《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兩宋瓷器(上)》,北京,1996年,圖版61。卡爾肯普博士典藏同款定窰瓷盤,曾展於《Chinese Gold, Silver and Porcelain The Kempe Collection》,Asia House Gallery,紐約,1971年,編號110,後售於倫敦蘇富比2008年5月14日,編號258。

宋人葉寘《坦齋筆衡》云「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窰器」,學者時引用之,認為宮廷因定瓷澀口不施釉,是以棄定取汝。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蔡玫芬於1996年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研討會上,提出於瓷品上添加金屬邊稜乃當時宮廷貴冑品好,澀口正好可避免金稜滑脫之虞,因此「有芒」並非為了採用覆燒技術才衍生的瑕疵。「稜釦習尚如此風行,然定窰瓷在北宋中期之前尚未行覆燒技術;是以金稜非因掩飾芒口而產生,相反的,芒口可能因稜釦習尚而生」。負責飾品、隸屬工部的「文思院」,以及承辦內宮品物之「後苑造作所」,下皆設有「稜作」,專門加綴金銀稜釦。蔡氏因此指「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之句,或並不反映宋廷對有芒定瓷之嫌厭,反之可能因定瓷巧飾稜釦,用於特定御典有欠妥適。全文見蔡玫芬,〈A Discussion of Ting Ware with Unglazed Rims and Related Twelfth-Century Official Porcelain〉,《Arts of the Sung and Yüan》,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1996年,頁109-31(譯者按:中文版本參考蔡玫芬,〈論「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句的真確性及十二世紀官方瓷器之諸問題〉,《故宮學術季刊》,第2期,頁63-102)。

此盌釉面柔潤,色呈牙白悅目,聚處若淚痕而色略深,久歷千年風霜,樸淳如昔。可與之媲美者寥寥可數,私人藏例更是絕無僅有。早於1949年,此盌已屬著名收藏家艾弗瑞‧克拉克伉儷雅蓄,見於多個重要展覽。自1971年出現於倫敦蘇富比後,未曾公開展覽,芳踪杳沉,如今復見尤為難得。

艾弗瑞.克拉克(Alfred Clark,1873-1950,圖四)與夫人(Ivy Clark,1890或91-1976),二十年代始蒐集珍藏,對倫敦東方陶瓷學會貢獻良多,積極助籌展覽。早於1933及次年,Edgar Bluett 於藝術雜誌《Apollo》先後為夫婦兩收藏撰文二篇。夫妻二人雖惠贈少量藏品予大英博物館,絕大部分後經蘇富比分批轉售。大衛德爵士夫人在1992年的一個訪問中,當被問及其夫生前最仰慕的收藏時,她想應該是克拉克(見《Orientations》,卷23,第4期,1992年)。克拉克伉儷品味高致,所藏宋瓷超群絕倫,1960年曾慷慨借出二十八件宋朝佳器,展於倫敦東方陶瓷學會重要展覽《The Arts of the Sung Dynasty》,當中包括北宋汝窰天青釉葵花洗,該器後以高價售於香港蘇富比2012年4月4日,編號101,至今仍是宋代瓷器世界拍賣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