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533
  • 533

吳大羽 粉墨春秋 油彩畫布 約七O年代作

估價
3,500,000 - 5,0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吳大羽
  • oil on canvas
executed circa 70s.

來源

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二○○九年五月二十四日,拍品編號526)
美國西奧多‧福斯特曼重要收藏

展覽

〈吳大羽畫展〉國立歷史博物館,台北,二○○一年三月九日至四月八日

出版

〈吳大羽畫展〉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台北,二○○一年,一百一十三頁,彩圖
〈吳大羽〉大未來畫廊藝術有限公司出版,台北,二○○六年,一百二十三頁,彩圖

Condition

This work is overall in very good condition. There is slight fading of colors along the four borders. There are very slight craquelures across the surface only visible under very close examination. There is no evidence of restoration under UV light.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美國西奧多•福斯特曼重要珍藏
中國抽象表現主義大師吳大羽


烽火漫道 長夜領航 

吳大羽是中國第一批留學海外、將西方現代藝術引入中國的先軀。他與林風眠等同道所成立的杭州藝專,為中國現代主義藝術的搖籃,孕育出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趙春翔等傑出的藝術家,而創作方面,他亦在國家與自身命運的反覆淬煉下,達到了一代宗師的境界,在晚年他更匯抽象與具象藝術之長,創造出瑰麗動人的抽象表現主義作品,對於中西藝術的融和與創新,有如指路明燈,在近現代藝術史上,寫下不朽的華章。

拓荒的遠行

吳大羽在1903年出生於江蘇宜興的一個書香世家,自幼進入私塾,深受江南文化薰陶。隨著清帝遜位,科舉之路走向終結,吳大羽遂於1918年到達上海,隨畫師張聿光學習,又到「申報」擔任美術編輯,並以「吳待」之名發表短文和詩篇。但是十里洋場,未能滿足他的求知慾,於是在1922年,他遠赴法國,考入巴黎高等美術學校(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beaux-arts),師從魯勒教授( Rouge)習油畫、從布爾代勒(Bourdelle)攻雕塑,深受印象派(Impressionism)、野獸派(Fauvism)、立體派(Cubism)、那比派(Nabis)的影響,確立了對現代主義的追求,成為日後回國創作與教育的圭臬。

學習之餘,吳大羽還活躍於藝術社團。1924年,他與林風眠、李金髮、林文錚等人在巴黎組成「霍普斯學會」(後改名為「海外藝術運動社」),同年六月,學會在史特拉斯堡的萊因阿宮(Palais du Rhin, Strasbourg)舉行「中國美術展覽會」,獲得廣泛報導。此一連串活動,表明吳大羽並不甘於只做藝術家,更希望成為活動家,推動社會藝術的發展,於是在歸國以後,他正式展開了影響整個中國藝壇未來的宏圖建樹。

夢想的志業

1927年,北伐戰爭正如火如荼,學成歸國的吳大羽,到上海新華藝術專科學校赴任教授;翌年,又籌辦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並與林風眠、林文錚成立「藝術運動社」。這是他在國內自造旗艦,實踐夢想的關鍵。「藝術運動社」是全國性的藝術團體,主導策展和藝術刊物的出版,此成為他個人與同儕對外推廣藝術的平台,而藝專則是他們傳承衣鉢,培育後進的途徑。

林風眠是校長,須掌舵,忙於教務,直接授課不多,西畫教授主要有蔡威廉、方幹民、李超士、法國畫家克羅多等,而威望最高的則是吳大羽,他是杭州藝專的旗幟,杭州藝專則是介紹西方現代藝術的旗幟,在現代中國美術史上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吳冠中

我在藝專遇到了幾位非常好的老師,大羽老師則是我最尊敬的一位。

朱德群

吳大羽先生是一位善於點亮學生眼睛的恩師。

趙無極

有關吳大羽早年活動的文獻,存世者鳳毛麟角,惟有在其弟子的回憶中,我們得以窺見當年的教學情景。吳冠中、朱德群、趙無極三位國際繪畫大師,不約而同地都曾表揚吳大羽的教恩,可見他當年面對學生,是毫無保留的傾囊相授。即便林風眠主導著藝專的大方向,但言傳身教的點撥之功,始終落在吳大羽身上。

狷狂的躑躅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給吳大羽的人生帶來重大變化。日本皇軍步步進逼,杭州藝專節節內撤,直到滇、川一帶,這時候,林風眠已卸任校長,吳大羽亦不獲續聘,於是取道香港,返回淪陷區上海。後來,雖然學生聯名上書,說服了校方重新聘用吳大羽,但由於戰爭阻斷,始終無法成事。饒是如此,吳大羽在書信來往間,仍然不間斷地向弟子傳授心得:「美在天上,有如雲朵,落人心目,一經剪栽,著根成藝」、「美醜之間,時乖千里,時決一繩」,這些與師長的書信往來在許多學生間,均成了刻骨銘心,影響其藝術創造深遠的箴言。

在抗戰前後,吳大羽的作品風格雖傾向現代主義,但思想和內容上,卻顯出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儘管這些作品都在抗戰之中被毀,但在後人的憶述中,他的《井》、《藤椅上的女孩》帶有塞尚的風格;《岳飛班師》則呼應德拉克洛瓦(Delacroix)的《十字軍東征君士坦丁堡》,控訴抗日早期的不抵抗政策;而其完成於1936至1937年的《孫中山演講圖》及《國土不容侵犯》入世色彩更濃,欲藉畫作呼籲國人振作圖強,禦敵救亡。

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崖岸自高的吳大羽,雖有俗世激情,卻不委曲於世故人情。抗戰勝利後,吳大羽參與了趙無極在重慶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行的畫展,1947年亦重返杭州藝專教學,但好景不常,在大陸政權易手後,他旋即在1950年被解僱,居家作畫達十年之久。及至晚年,由於種種政治風波,吳大羽遭到更嚴重的壓迫。

一代宗師集藝術大成

新中國成立後,由於意識形態之爭,杭州藝專一眾師生被打為反動派,吳大羽更被扣上「形式主義老祖宗」的帽子,受到大肆批鬥,所有曾逃過抗戰之難的畫作,幾乎都毀於此時。備受窮追猛打的吳大羽,漸漸走進儒、釋、道的義理慰藉,據其弟子閔希文憶述,在文革完結前,吳氏只談佛理玄機,他雖然在上海的藝術單位掛單創作,但幾乎不公開發表言論;1978年後,國家改革開放,他才迎來學生眼中最輝煌,也是人生的最後十年。他的晚期作品,在狹小的斗室悄然問世,大部份不具簽名,亦沒有日期。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主要的吳氏作品。

晚年的吳大羽,創作上到了「窮而後工」的境地。儘管礙於健康,已無法創作大尺幅作品,甚因材料匱乏,連油彩都需要朱德群從法國差遞,但他在萬般艱苦中,卻攀上了另一高峰:在巨大的社會壓力底下,吳大羽迴避了一切可用作政治解讀的具象題材,畫面益發抽象,構圖層次豐富,似有千言萬語,而色調則參酌野獸派的強烈與明亮,把個人的落泊與哀愁銷融,昇華為一片欣悅激進,其勃發的情感,正好滙合了二十世紀中葉興起的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更重要的是,經歷數十年對中西文化的沉思,他終於找到了調和雙方的途徑,並提出「勢象」的概念,把形象融入勢的運動,成功地開創出「中國抽象表現主義」的一條新路,而「京韻」、「彩韻」系列,正是他留給後人瞻仰的典範之作。是次我們由美國傳奇金融大亨暨慈善家西奧多•福斯特曼(Theodore J. Forstmann)徵集到兩件藝術家1970年代的代表作,分別為《粉墨春秋》(拍品編號533)與《京采》(拍品編號534),該藏家以收藏豐富的歐美現當代名家如畢加索(Pablo Picasso)的作品著名,其收藏眼光純熟,此無疑亦說明了吳大羽創作的撼人力量不分國界。

在這兩件作品上,吳大羽借鑒了分析立體主義(analytical cubism)的方法,把深具東方元素的臉譜,切割成不規則的小塊面和符號,然後重組;這重組的精髓,並不是幾何式的拼圖,而是有機的組合,使填滿的畫面,有如千紅一窟,萬艷同杯,明顯繼承中國的直觀感應哲學,用吳冠中的說法,就是「強勁的吳大羽的韻、中國的韻,中國的韻吞噬了西方的形和色,這是油畫民族化千種道路中一條鮮明獨特的新航道」。

吳大羽在他人生的最後日子裡,遭受眼疾、咯血纏身。有人對他說,只要級別夠,就能得到較好的醫療救治。但個性使然,他堅決不求人,並說:自己的份量,不必由人上秤。1988年元旦,吳大羽與世長辭。戰爭的硝煙,可以使他避遷;社會的騷動,可以使他沉默;但是勇者的脊樑,從來不曾摧折。吳大羽的創作絕大部份經已失傳,少數得以流傳者,皆是他窮盡精力與寂寞生成的藝術精粹,不僅可為稀世珍藏,亦為向後世指示中華藝術的未來之途。

京劇臉譜與時代感懷

吳大羽的繪畫,結構豐富緊湊,畫面不留一絲空隙,在有限的尺幅內,表現過人的學養與充沛的才情。南宋詞人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亭懷古》中,曾經寫下「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之句,以舞台的繁華與凋零來慨嘆歷史興衰;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一千年後吳大羽的《粉墨春秋》,在意境上與之不謀而合。本作的前景,猶如一個人形密碼,其兩臂展開,正面示人,懸足高坐,既似騰升欲上,又似破繭而出;其背後則為一巨大臉譜,臉譜的鼻樑約在人物上方,鼻子則與人物的上半身重疊;臉譜主要以白色構成,而陰影部份則用藍色和黑色,伸延到下頷,以一黑色勾狀色塊收結,或象徵長髯,整體狀似京劇裡面的「大花臉」,而臉譜的四角則佈以色塊填滿背景,以凸顯景深;而前方的危坐人像,則雙足隱蔽,雙手頎長,以極簡線條象徵水袖,表現京劇人物特徵,其似要脫離背景,躍往前方,反映個人在時代巨輪面前,雖然看似渺小,但憑藉無比的勇氣和毅力,即能奮力向前。正如踏上舞台,藝人便當瀟灑邁步,盡情而為,方不負此生。

立體主義與存在主義

二十世紀初年,吳大羽遊學歐洲,親炙現代藝術諸派,經歷數十年的消化和反芻,到晚年已將中西藝術渾然合一,結合中國固有之藝道,吞吐龍蛇,成為中國抽象表現主義的代表。法國的蘇拉吉(Pierre Soulages)和美國的克萊恩(Franz Kline),吸收了東方書法作為繪畫語言,創造新的西方抽象藝術,而在《粉墨春秋》,藝術家反其道而行,納引西方藝術諸元素為已用,創造屬於中國的「京韻」。吳大羽用幾何式的方塊和符號作為主要組成,卻並非單純在平面堆砌色塊,而是採用複合的前後景,後景又分深淺,於是合共三層,由中心向外擴散,形成精密的立體和透視效果。相較於吳大羽其他的作品,這裡的曲線和隨形色塊用得較少,反而加入許多數學的等號、乘號、星號,使得情感收斂,思慮更為深遠。背景上的巨大臉譜,參酌了立體主義的風格,而立體主義本來就長於分析和解構,可見在思考與寫意之間,他更傾向前者。而至於思考的主題,在畫面中似為一道隱喻,合乎藝術家在畢生顛簸後的創作習慣;瑞士藝術家傑克梅蒂(Alberto Giacometti)的名作《下墜的人》,藉著弱不襟風的碩長人像,表現西方在戰後對於人類自身脆弱性的反思,深切反映當時流行的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而存在主義哲學,正為與抽象表現主義藝術互為表裡的學術思潮,中式古韻經此多翻提煉,即被賦於現代意義。